阿特蒙李進教授:讀懂結直腸癌TNM分期及對應的治療方案
癌癥患者出院報告是臨床診斷,都有一個TNM分期,普通人可能對“癌癥早期”“癌癥晚期”較為熟悉,但對TNM分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代表了什么意思。在這篇文章里,讓我們來說說結直腸癌的TNM分期及對應的治療吧~
TNM分期是從T(Tumor,腫瘤)、N(Node,淋巴結)、M(Metastasis,轉移)三個維度來綜合分析評估癌癥的發展階段。目前臨床上所用的是第八版結直腸癌TNM分期:
原發腫瘤(Tumor,T)
T分期 | 描述 |
Tx | 原發腫瘤無法評價 |
T0 | 無原發腫瘤證據 |
Tis | 原位癌,黏膜內癌(腫瘤侵犯黏膜固有層但未突破黏膜肌層) |
T1 | 腫瘤侵犯黏膜下層 |
T2 | 腫瘤侵犯固有肌層 |
T3 | 腫瘤穿透固有肌層到達漿膜下層,或侵犯無腹膜覆蓋的結直腸旁組織 |
T4a | 腫瘤穿透腹膜臟層 |
T4b | 腫瘤直接侵犯或粘連于鄰近的器官或結構 |
2 理解T分期,首先了解腸壁的分層,從內到外,腸壁主要被分為四層:粘膜層、粘膜下層、固有肌層、漿膜層。通俗的講,粘膜層細胞惡變成癌細胞后,就像種子在土壤中發芽一樣,不斷生長,向下(向漿膜層)扎根,每長到或穿透了腸壁的某一層,就對應了一個分期。
區域淋巴結(Node,T)
N分期 | 描述 |
Nx | 區域淋巴結無法評價 |
N0 | 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
N1 | 有1~3枚區域淋巴結轉移 |
N1a | 有1枚區域淋巴結轉移 |
N1b | 有2~3枚區域淋巴結轉移 |
N1c | 漿膜下、腸系膜、無腹膜覆蓋結腸/直腸周圍組織內有腫瘤種植,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
N2 | 有4枚以上區域淋巴結轉移 |
N2a | 有4~6枚區域淋巴結轉移 |
N2b | 有≥7枚區域淋巴結轉移 |
我們的身體中,存在很多淋巴結,像哨兵一樣監測病原體和惡變的細胞。癌癥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派出部分癌細胞,攻擊附近的淋巴結。如果淋巴結未能消滅這些癌細胞,就會被癌細胞占領,成為原發腫瘤向遠處轉移的“中轉站”。被“攻占”的淋巴結越多,N分期就越高。
(綠色的小結就是淋巴結,箭頭指的黑色的就是有癌細胞轉移的淋巴結)
遠處轉移(Metastasis,M)
M分期 | ||
MX | 遠處轉移無法評價 | |
M0 | 無遠處轉移 | |
M1 | 有遠處轉移 | |
M1a | 遠處轉移局限于單個器官(如肝、肺、卵巢、非區域淋巴結轉移),但無腹膜轉移 | |
M1b | 遠處轉移分布于于兩個及以上的遠離部位或器官,無腹膜轉移 | |
M1c | 腹膜轉移(無論有無其他器官轉移) |
轉移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特點之一。結直腸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器官依次是肝、肺、骨和腦。轉移的器官越多,對應的M分期越高。
(結直腸癌遠處轉移順序示意圖,來源于網絡)
根據T、N、M分期可進一步綜合判定結直腸癌的具體分期(一般分為I期、II期、III期和IV期)。根據以下表格,我們可以判斷文章開頭所提問的直腸癌T1N0M0和T2N0M0都是I期。
講完了TNM分期,讓我們繼續看一下各期結直腸癌對應的標準治療方案:
?I期(T1-2N0M0):有希望治愈,I期患者根治性手術后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90%[1]。
*注釋:cTNM是根據影像學檢查評估的臨床TNM分期,pTNM是根據術后病理評估的病理TNM分期,ypTNM是接受新輔助治療后的病理分期。
?II-III期(T3-4N0-2M0):多采用手術、輔助放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案[2],經積極治療,生存時間可以獲得明顯延長。
?IV期(TN0-2M1):IV期結直腸癌患者多存在肝轉移,肝轉移是結直腸癌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積極爭取手術切除肝轉移灶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完整切除肝轉移灶的患者的生存期可長達35個月,5年生存率可達到30-50%[3]。如果癌癥擴散嚴重,不能通過手術切除,則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案。但是若腫瘤堵塞結腸,則仍需要手術切除。有時,可通過腸鏡植入支架來避免發生腸梗阻。
治療方案的制訂,需要綜合多種因素,不僅包括TNM分期,還有患者的身體耐受情況以及腫瘤引起的臨床癥狀等。此外,所有治療后都應定期隨訪,進行影像學檢查和血液腫瘤標志物水平檢測,從而評估治療效果,監測腫瘤復發,指導后續治療。
參考資料:
[1]現代腫瘤學第三版湯釗猷主編P954
[2]顧晉,杜敬曾.客觀評價和正確開展結直腸癌的新輔助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031(001):47-49.
[3]ESMOconsensus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matastaticcolorectalcancer《AnnalsofOncologyO:1-3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