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BOC/BOA丨周俊教授:免疫治療改變晚期胃癌治療格局
2021年7月2-3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聯合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21年中國臨床腫瘤學年度進展研討會(BOC)暨BestofASCO2021China”在天府之國成都盛大召開。在本次會議上,醫脈通有幸邀請到上海阿特蒙醫院周俊教授,為我們分享晚期胃癌治療進展。
醫脈通:針對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b(FGFR2b)的單克隆抗體Bemarituzumab(以下簡稱Bema)是今年備受關注的一個胃癌新藥。本次ASCO年會上更新的FIGHT研究結果對臨床有何啟示?
周俊教授:FGFR2b受體拮抗劑Bema在FIGHT研究中取得良好數據,對將來Ⅲ期臨床研究的開展以及FGFR2b陽性患者的治療具有指導意義。FIGHT研究顯示,Bema聯合化療組可使FGFR2b陽性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OS)達19.2個月,而對照組僅13.5個月,這是非常亮眼的數據。
同時,該研究還顯示Bema的不良反應可控。與其他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相比,Bema通過與FGFR2b高選擇性地結合,降低了高磷血癥、高鈣血癥以及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此外,盡管Bema組的角膜事件較常見,但該不良反應可控,總體而言,Bema的毒性在FGFRTKIs里相對較小。
醫脈通:免疫治療時代的來臨為HER-2陽性胃癌治療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希望進一步探索在靶向和化療基礎上加上免疫治療能否進一步提高療效。KEYNOTE-811研究帶來了哪些突破?
周俊教授:前期小樣本Ⅱ期研究顯示,在抗HER-2治療聯合化療的基礎上,加上PD-1單抗,可大幅提高HER-2陽性人群的獲益。在此背景下,開展了Ⅲ期臨床研究,也就是KEYNOTE-811研究。2021ASCO大會上公布的第一階段分析結果(IA1)顯示,帕博利珠單抗+曲妥珠單抗+化療組的客觀緩解率(ORR)達到74.4%,令人驚喜。并且,聯合用藥組的不良反應和既往報道的帕博利珠單抗的不良反應相似,未發現新的不良反應。
醫脈通:在晚期胃癌的一線治療中,CheckMate-649研究也證實了免疫聯合化療在胃癌一線治療中的價值,晚期胃癌的治療格局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
周俊教授:胃癌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度異質性的特點,晚期胃癌的研究領域非常廣闊。在消化道腫瘤領域,肝癌的研究進展緩慢,是由于還沒有發現肝癌的驅動基因突變,在第一個靶向藥索拉非尼出現后,經過十余年發展,才陸續出現侖伐替尼、瑞戈非尼等靶向藥。同樣,由于胃癌也沒有發現驅動基因,且高度異質性,胃體、胃竇、賁門以及胃食管結合處等部位的生物學特性不同,胃癌的研究進展也非常緩慢。
在涵蓋中國大陸患者的胃癌及胃食管連接部癌免疫治療臨床研究中,CheckMate-649研究是目前首個取得陽性結果的一線治療Ⅲ期臨床研究,對于既往未接受過治療的HER-2陰性、晚期或轉移性胃癌(GC)、胃食管連接部癌(GEJC)或食管腺癌(EAC)患者,納武利尤單抗聯合化療顯示出優于化療的顯著療效。
無論是CheckMate-649研究,還是KEYNOTE-811研究,免疫治療的加入均給晚期胃癌的治療格局帶來巨大改變。由于免疫單藥治療的療效較低,聯合用藥可顯著提高療效,因而免疫治療在胃癌的應用主要是聯合用藥。聯合用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免疫聯合抗HER-2/其他靶點治療和化療。對于HER-2陽性胃癌患者,可聯合抗HER-2治療和化療;對于HER-2陰性胃癌患者,可檢測有無其他靶點,如Bema在FGFR2b陽性、HER-2陰性胃癌患者中療效顯著。HER-2陽性患者僅占晚期胃癌患者的15%,FGFR2b陽性患者占HER-2陰性患者的30%,因此,Bema的出現,提高了靶向藥物在人群中的覆蓋率。
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抗血管生成藥物在胃癌領域的研究中,大多是三線研究結果,也包括小樣本的二線研究結果,其中一部分試驗已取得陽性結果。隨著多靶點抗血管生成藥物的研發,必將給胃癌療效的突破帶來更多機會。
免疫聯合抗體偶聯藥物(ADC)。ADC與PD-1單抗的聯用將是未來胃癌治療的一個發展趨勢
除免疫聯合治療外,目前晚期胃癌的很多研究是二線、三線等后線研究,未來將逐步前移至一線研究。